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三大关键
发布时间:2016/5/23 9:01:58 浏览次数:7710
当前,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,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更加迫切。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过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、农民职业化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“三道坎”。
一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。
近年来,我国农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,尤其是粮食多年连续增产,农民收入多年连续增长,取得这些成绩与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的作用密不可分。
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表现在:耕地和水资源日益紧缺、农业生产成本逐步上升、青壮年劳动力逐年减少、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日益突出。这就要求农业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新科技,应用推广新科技,这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,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迈过去的第一道坎。
目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方面,我们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,在农业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尤其明显。比如生物育种,发达国家多年前已育出转基因植物上百种并已在大田推广应用,而我国只有很少的几个作物品种初步实现转基因育种;比如工厂化、标准化、设施农业,我们都还处在试验、提升、示范阶段。
二、农民职业化。
当前职业农民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职业农民不仅为“谁来种地”提供了思路,还为“怎样种地”提供了示范。
全国各地的探索与实践表明,职业农民是具有新理念、新技能的新型农民。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,可以造就一大批懂技术、会经营的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人才。他们促进新技术的推广,带动新事物的普及,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支重要“生力军”。
三、适度规模经营。
不论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,还是职业农民梦想成真,都离不开适度规模的土地。大量实践证明,土地流转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。如果农业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或是种植大户的规模过大,雇用农工的数量会大大增多,这些雇工是按期领工资,这就有可能管理不善时出现“懒人农业”。同时规模也不能太小,太小则无法标准化、品牌化。
所谓‘适度’,应该是在保障土地承包者增收的同时,流转失地的农民也能够以其他方式获取与之相当的收入。收入太少,他们就有可能回流乡村,造成土地流转政策的不稳定;收入过多则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剪刀差,造成新的社会结构失衡。
上一篇: 已经没有了!
下一篇: 种业顶风前行,必须看清十大形势! DATA:2016/5/23 8:59:38